Sunday, October 3, 2021

學佛入門(四) - 十二因緣

 十二因緣

主講:常禮法師

十二因緣是生死循環的三世因果,是構成連續生死之苦的起因。本課法師先從順序由因果關係講解,再談如何逐步逆轉,達至滅卻苦因,斷絕生死的目的。

四聖諦中的集諦、滅諦可用十二因緣說明,如下: 
注意雖然以下說明分為過去世、現在世及未來世,但是每一世都包念了三世的元素。現在世,同時是過去世的未來世,以及未來世的過去世。

過去世

無明

迷之根本,即無知,即貪 、嗔、痴等煩惱。此乃眾生迷惑於生死界中的根源。

即行業,從無明產生的意識行為。前世所造的種種善業和惡業。
這裡注意,不但惡業是生死的根源,善業亦是。因此第一課說的「天人善法」並非究竟之法。

現在世

過去世種種行為所積聚的業體,識乃投入母胎的最初一念。

名色

即投入母胎之後,業體的心識(精神)和胎體的肉身(物質)所結合的狀態。

六入

即在母胎中,逐潮形成胎兒的眼耳鼻舌身意,又名為六根。
因為一切善惡行為的造作和感受均由此六種官能為媒介,而達於心體,成為業因業種或苦因苦種,所以為為六入,意為諸業的六個入口。

出胎之後,自我身心的六入和外在環境的六塵接觸。六塵即即色聲香味觸法,也就是我們這個身心所處的生活環境中的一切事物。

觸之後產生的苦或樂的感受。

受之後,所起欣樂厭苦、求樂避苦,並且貪於財、色、名、食、睡等五欲的心理活動。

對於自己所喜所貪的慾求事物,生起執著不捨的心理。
法師解釋嗔亦是一種不捨,舉例說,對一個一直討厭的人,便是不捨於下他。

愛和取後,所造下的種種善惡行為的有漏之因,故將接受未來的生死果報。即過去世的「行」。

未來世

今生造了生死的業因,必將接受來生的再度出生的業果,那 便是由色、受、想、行、識等五蘊所構成的身心,和此身心所處的環境。

老死

來生既然有了五蘊所成的身心,又將衰老而至死亡。

逆轉十二因緣

如果順著十二因緣的三世因果,周而復始的繼續下去,便是以集諦來說明苦諦的根由,眾生永遠是眾生,不會脫離苦的範圍。

要擺脫生死,應著眼於反方向斷絕現在世的苦因(即愛、取、有),當中以「愛」為起點。要做熄滅五欲並不容易,法師建議我們參考聖嚴師父的「四要」。四要是安定人心的主張:需要的不多,想要的太多;能要該要的才要,不能要不該要的絕對不要。法師並教我們嘗試做到「好的不喜歡,壞的不討厭」,作為起點。

現在世五果(識、名色、六入、觸、受)之中,觸及之前四果無法避免,高人要更進一步,會從「受」入手,避免產生苦受及樂受,以不苦不樂的捨受代替,這需要更高深的修行才能做到。

Reference:



No comments:

Post a Comment